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译后记 (第1/3页)
译后记 伊万·阿列克谢耶维奇·蒲宁(1870-1953)是俄罗斯文学艺术大师之一。尽管他在十月⾰命的枪声下,怀着恐慌、愤懑和悲戚的感情逃离己自的祖国,但他的寸心直到临终都为眷恋俄罗斯而⽇夕忧伤。他给俄罗斯文学所作的贡献,使苏联文学界和一切有识之士都能原谅他当时所犯的错误。怎样评说这一位作家的功过,卷首译出的苏联著名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评介,读者可作参考。 《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》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中篇小说,它前前后后一共写了七年(一九二七-一九三三年)。本书问世之前,曾在《当代纪事》和《新闻报》等报章杂志上选载过。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间、蒲宁曾为本书在国美纽约“契诃夫”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时作过某些修改,后在一九五二年又将本书作进一步订正,把一些乎似能充实小说的某些细节、乎似能完整地描绘某个形象的冗长段落删掉,此因书中就出现一些缺少章节的情况。但由于蒲宁对己自的每个一词句都要求严格,以所读来起各章是还
分十自如,章节之间有没
么什脫节之感。 根据原文的注释,在穆罗姆采娃-蒲宁娜一九六一年给苏联家国档案馆提供的手稿中,第三部的开头是下面几行诗: 飞禽有窠,走兽有⽳。 当我离开⽗亲的庭院, 向故居挥手告别, 年轻的心啊,你多么辛酸! 飞禽有窠,走兽有⽳。 当我背着破旧的行囊, 划着十字,走进别的房舍, 心儿跳得多么响亮,多么悲伤! 诗后面是未收进这部小说的一章。这一章曾以《片断》为题单独发表在巴黎的《俄罗斯报》上(一九二七年),一九五九年在苏联《们我的时同代人》杂志第二期上也曾转载过。下面就是这一章的全文: “的我生命的起源… 可是在通向己自起源的道路上,我该在哪儿停留? 称之为的我尘世生活,的我回忆录的东西,是由么什组成以及 如何组成的? 难道我在现不得觉,我还勉強记得创造世界的神话? 须知我刚从一位大司祭鲁达科夫的小册子上道知曾经有过‘天 堂,或者说乐园’,并在图画上见看恶魔从‘智慧树’上用环子套 在长发裸体的夏娃⾝上后以①,我立刻就想象到、感觉到、并且一 直得觉我也曾到过这个‘乐园’。 为因还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常常接触到亚伯拉罕的牺牲,约瑟 出走埃及②这类乎似我本人经历过的事情,早在那时我就不相信我 是起源于么什唐波夫的卡缅卡的。 可是来后,来后! 在我毕竟已活了么这久的一生中,随着对生活的思考、读书、 漂泊、幻想,我经已习惯认为:我佛仿已熟悉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, 已在想象中长久地过着别人的和遥远的生活,这使我得觉,我乎似 经已历了许多世纪,游历了天涯海角。可是,的我实际与的我想象 (要道知想象也是实际,是一种无疑存在的东西)之间的界线在哪里 呢? 此外,在普罗旺斯③炎热的⽩天眺望窗外的棕榈树、橄榄树、 树林后面蔚蓝⾊的辽阔的山⾕、地中海以及在阳光的烟雾中闪烁着 的埃斯狄尔山脉时,回忆这个起源,岂不常非荒诞! 半个世纪前以… 唐波夫的田野,圆木建造的、因时间久远而成了灰蓝⾊的旧草 顶房,荒芜了的香椽园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